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邻水县坛同中学举行纪念五四运动106周年文艺汇演

来源:邻水县坛同中学 作者: 谭显强 刘丹 发布时间:2025-04-30 09:39:23

为弘扬五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凝心聚力、砥砺奋进,激发广大青年的光荣感和使命感。4月27日,邻水县坛同中学在学校运动场隆重举行了纪念“五四”运动活动,致敬五四精神,礼赞热血年华。

图片 1.png

晚上7点10分,坛同中学的校园运动场灯光璀璨,欢声雷动,一场以“赓续五四薪火,谱写青春华章”为主题的文艺汇演盛大启幕。全体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在青春的旋律与时代的回响中,共同见证了一场传统与创新交融、热血与温情并存的青春盛宴。

图片 2.png

晚风轻拂,华丽的舞台霓虹闪烁。随着主持人铿锵有力的开场白,全场目光聚焦舞台。学校党总支部书记、校长冯亮同志深情致辞:“106年前,五四青年以热血唤醒民族觉醒;今天,坛中学子用艺术传递青春力量。愿这场汇演成为一粒火种,点燃你们心中的理想之光。”话音落下,全场掌声雷动,汇演正式启幕。

图片 3.png

演出在活力四射的开场舞《青春少年》中拉开帷幕。身着白衬衫的少男少女以充满张力的肢体语言,诠释着青春的蓬勃朝气。舞台光影流转,仿佛将观众带入百年前的北平街头,与五四先驱隔空对话。紧接着,《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以整齐划一的舞姿与激昂的旋律,配上迎风招展的鲜红团旗,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对信仰的坚守,台下师生自发合唱,场面震撼。 

图片 4.png

  

幼儿舞蹈《我的家园梦》则带来温情一幕。稚嫩的孩童身着七彩服饰,用童真的舞步演绎出革命先辈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引得观众会心一笑。而《等你回答》以现代舞形式,将少年对理想的追问融入柔美与力量交织的动作中,引发全场共鸣。

图片 8.png

舞台风格在此刻切换:架子鼓《赛马》以雷霆般的节奏点燃全场,鼓槌翻飞间,仿佛万马奔腾,尽显少年意气。随后的情景剧《觉醒年代》将观众拉回1919年。学生们身着长衫,以极具感染力的台词重现革命先驱的觉醒瞬间,当“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呐喊响彻夜空,不少观众热血澎湃。

科技元素为传统艺术注入新活力:科幻激光舞 《星际战士》以炫目的光效与未来感编舞,勾勒出当代少年征服星辰大海的豪情壮志。《民族舞串烧》 的演员们身着各种民族服饰轮番登场,蒙古族舞蹈《故乡》在悠扬的马头琴中舒展柔美身姿,《狼图腾》则以刚劲舞姿诠释野性张力;舞蹈《卓玛》,轻盈长袖卷起高原气息,原创筷子舞随清脆节奏欢快奔放;苗族舞蹈《丹凤朝阳》,演员头戴凤凰头饰,舞姿轻盈似凤凰展翅;胶州秧歌《兰花》的表演者手绢翻飞,尽显俏皮活泼。青春的舞步跃动千年文脉,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瑰丽多彩,象征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情景诗画《醒来》成为当晚的“泪点”。舞台化作泛黄的历史画卷,朗诵者以沙哑的嗓音呼唤民众的觉醒,以深情的书信向母亲倾述,全场观众深受感染,不由得对先辈肃然起敬。与之呼应的是舞蹈《八女投江》,八名女生以刚柔并济的舞姿再现抗联女战士的悲壮,谢幕时久久不息的掌声是对英雄最深情的告白。

高三学子的歌曲《凤凰花开的路口》将汇演推向情感高潮。毕业生们以优美的歌声演绎离别与憧憬,舞台大屏滚动播放着三年的校园点滴,青春的情谊在此刻凝结成了永恒。

压轴舞蹈节目《一起China fun》与《哪吒》角色扮演掀起了狂欢热潮,晚会现场顿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少年们踏着欢快的舞步,尽情歌舞;演员们脚踩轮滑,化身国漫经典角色哪吒、敖丙、申公豹等,将传统神话与青春态度完美融合,为这场视听盛宴画上了圆满句号。

两个多小时的演出,23个精心打磨的节目,坛同中学的青年用艺术的语言完成了一场跨越百年的对话。这里既有幼儿的天真烂漫,也有少年的锐意锋芒;既有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有对未来的炽热憧憬。

当舞台的灯光渐暗,运动场上的欢呼仍久久回荡。这场属于坛中人的青春盛典,必将如星火般照亮更多少年前行的路。赓续薪火,不负韶华,且看明日之中国,必将有更多坛中学子的身影闪耀四方!

责任编辑:崔婷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